今天是2024年01月30日,星期二,欢迎您访问江南电竞官网 官网

30周年专栏

协会30年创业故事征文--建安人的30年——让世界刮目相看

信息来源: 江南电竞官网   信息提供日期:2018-12-20   浏览:2515

建安人的30年——让世界刮目相看

深圳市建安集团黄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风拂过积雪消融,汇入溪流,滋润大地;春雨飘落万物吐新,含苞待放,欣欣向荣。春日里,梦想开始酝酿,憧憬在心头回荡。终于在寒冬过后的1979年的春天,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此改革开放的大潮如同春雷般唤醒了长城内外,如同春辉般暖透了大江两岸,从此这艘载有中国梦的大船开始起航。作为改革开放起始站的深圳在这一年悄然起步,然而贫穷的边陲小渔村的家底无法支撑起这一宏大的理想。基础设施的极度缺乏,导致政务、医疗、教育的供给都跟不上需求,抑制了人才、资金的引进和经济的发展。特区的建设需要更多的人员、技术和资金支持来打破匮乏的瓶颈。

1979年的深圳,城区人口不足三万,只有一家小型建筑公司,大型建筑项目难以进行,为了支援特区建设,在国务院、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京广线载来2万名被周总理称为“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基建工程兵直奔深圳经济特区。在赴深圳之前,这些基建工程兵大多已从事国防和经济工程建设数年。如同拓荒牛一般,从北国边疆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天山深处,从城镇乡村、戈壁沼泽到崇山峻岭、林海雪原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成果。一列列火车满载着从鞍山、唐山、本溪、西安等地抽调的工程兵部队和施工设备沿京广线南下,驶入深圳。工程兵们坐在拉货物的闷罐车中,上百人挤在一个铁皮车厢内。每个车厢里大约有几个小窗口,看不到外面,只能听到火车撞击铁轨的节奏声。经过几天几夜的舟车劳顿,原本兴奋的工程兵们却被推开车门后的情景惊呆了。眼前的特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荒凉,除了水塘、山包、黄土什么都没有,战士们在通心岭以及黄牛隆地区安营扎寨。当时的气候条件和环境相当恶劣,常会出现泥石流等现象,“人在床上睡,水在床下流”的事时常发生。有时,青蛙会窜到床上来,老鼠和蛇经常在营区里面出没。深圳的蚊子号称三大:个头大,毒性大,本领大。战士们这样形容:深圳的蚊子真大块,三个蚊子“一盘菜”,一叮一个大紫包,十天半月好不了”。


两万工程兵们简单安顿下来之后,艰苦的建设施工随之开始。因为当时士兵们没有现在的塔吊、挖掘机、装载机,机械部分只有混凝土搅拌机,以及拉混凝土的蹦蹦车和简易的提升架,其他的全靠人推肩扛。他们到深圳打响的第一仗是深圳市委办公大楼的建设。1980年底工程兵们参加工程建设,两个连队昼夜不停地轮流施工,地基打好之后,大楼以几乎三天一层的惊人速度拨地而起。第二年深圳市委大楼落成使用。80年代的深圳,1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四分之一都是他们建设的。然而,除了这些正常的工程以外,工程兵们还主动承担了一些如疏通排水沟这样当时最脏、最累、最没有经济效益的劳动任务。

1983年,两万工程兵们的命运发生了转折。9月15日,基建工程兵团集体撤销番号,两万多名官兵集体就地转业,成为市属施工企业,从部队到公司,两万人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工程兵802团改编为机电工程(建安前称)公司。而这些昨天的当兵人,对于军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了新的解读。建安人转业之初,深圳特区建筑业尝试招投标,在全国率先打破了建筑行业的地区封锁,外地企业纷纷进入。建安人转业改编后,体制由原来的国家统一指令变为自由竞争、自谋生路。一时无所适从。为了生存下去,昔日的团长、营长,不得不放下面子四处揽活,骑着自行车到处去谈判。同时深圳市政府为了帮助转业工程兵度过难关将罗湖联检大楼、文锦渡口岸等工程项目分配给他们承担,划拨了150万平方米土地给他们开发建设。同时,这些工程兵们并没有放弃在市场中的打拼,他们在市场上争取到的第一个小工程就是为深圳雅圆宾馆挖土方。那是一个没有人干的苦差事。深圳的春夏之交暴雨连连,他们在雨水灌下来的时候,用人力一桶接一桶往外提水,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随着信誉和品牌的壮大发展,工程兵们又拿到了修建深圳教育学院教学大楼的大工程。270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9月要完工招生,工程量大,工期急。如果按定额来说,该工程要用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建安人在接到任务后,一天24小时不停施工,风雨无阻。只用了两个月,工程主体就进展到了第二层。当时公司的负责人去拿工程款的时候,甲方都不敢相信他们的工程进度。9月,教育学院如期开学,也由此创下了两万工程兵进深圳以后的第一个市级优质样板工程。之后,他们又接到了一个又一个建设任务。历史注定他们也将在深圳特区的历史中留下自己重重的一笔。他们靠自己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以铁的纪律、钢的斗志,在深圳这个世人瞩目的舞台上演绎了成功与辉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创造了诸多“第一”:深圳第一座超高层建筑、第一幢高档酒楼、第一座大型商场......从此,建安人在市场经济中打出了名气,迎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成为知名的建筑企业大集团。

然而,因为行业周期和管理不善等问题,从90年代中期开始建安集团进入了一个停滞衰退期,1994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更名为深圳市机电设备安装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按照公司制要求组建集团更名为深圳市建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8至2007年,根据国家和深圳市政府国企改革文件,公司先后实施了企业“关、停、并、转”、员工“离岗退养”和企业“产权置换”、员工“身份置换”为内容的改革。也正是这段时期,企业经营生产基本瘫痪,薪酬水平低得难以想象;当时的建安集团拖欠员工薪酬长达9个月,公司账户欠款十几亿;各类历史遗留问题集中爆发。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步履蹒跚、危机重重的建安集团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在危急关头深圳市国资委要求公司回归国有企业序列,并选派了从建安集团走出去的老基建工程兵杨定远董事长于危难之时擎起深圳建安集团的帅旗。他临危受命,放弃了原深圳建设集团的丰厚的薪水和巨额的股份毅然决然的来到了建安集团,他希望能带领大家将危机重重的建安集团带出泥沼,重新将这一印刻着基建工程兵之魂的企业带入正轨。

杨定远董事长一走马上任,立马改变了建安集团数年未引进新员工、新技术人员的现状。他求贤若渴,积极引入新鲜的血液进入建安集团。他把希望和力量寄托于广大员工。目前建安已经从技术、人力方面开展了很多的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及储备从吸纳、培养入手。白天他积极拓展市场,开展业务,深入工地现场,零距离走访调研;晚上他挑灯夜读,运筹帷幄、反复思考,谋划公司前途。他心系建安员工的前程和命运,宵衣旰食,费尽心血,将全部身心融入企业荣辱兴衰之中。他紧紧依靠广大企业员工,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在困境中探索突围。2010年按照深圳市政府要求,公司完成了“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并制定“十二五”战略规划,确立“以建带安”和发展“三个产业”的发展目标,企业经营再度实现阶梯式增长。2014年又实施了“三改回头看”。在这两次大的改革中,建安根据市场规律,结合行业特点,针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薪酬体系、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改革。他深入思考建安集团长期以来发展的拘囿问题,力求发挥自身优势,紧跟时代和行业趋势探索跨越式发展之路。终于通过大家的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用真诚和汗水,仅仅五年时间就将具有光荣历史的深圳建安集团带领回正常发展的轨迹上来,使得建安集团从一家巨额负债和大量亏损的企业变为了投控系统内盈利能力前三的明星企业。


但是杨定远董事长并不满足于集团目前的成绩,因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建安集团当时的最高资质仅是一级,这对于建安进一步承接更大型的工程始终是个羁绊。问题和困难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但什么都不敢做,生怕天塌下来的这种杞人忧天,不是做企业的态度。于是公司在2013年集团领导班子决定启动建筑特级资质企业的申报,因为只有在更新更大的发展平台上,建安集团才能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于是截止到2017年下半年,建安集团仅在支持创新方面就投入总额达4000余万元,占营业收入的0.3%,获批专利34项、省市级工法数项,且都已投入到公司多个大中型施工项目中应用,并在工程的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绿色施工等环节发挥了明显作用。也就在2016年6月,国资委主任彭海斌(时任深投控董事长)决定全力支持深圳建安集团在2018年升级成为建筑特级资质企业,国资委在建筑板块未来发展的定位是向国内知名建筑供应商对标,要朝着“北京有城建、上海有建工、深圳有建安(建设)”的目标发展。这个时机给了建安,建安也必将紧紧抓住。而从建安集团自身而言,从2008年以前的低谷,到现在逐年好转,建安人憋着一口气把建安集团从以前国资系统的困难企业发展成重点企业,这股斗志我们要延续下去。有平台,有使命,有机会,有斗志,建安要做的就是: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努力做好国内市场,并同时兼顾海外市场的拓展。经过几年的准备和不懈的努力。建安从单一的传统施工企业转型升级为以绿色建筑科技为核心,以PPP模式、EPC总包、覆盖建筑施工全产业链的建筑供应商。在深汕合作区落实了30万平方米产业发展用地,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建筑科技产、学、研综合一体的绿色建筑科技产业园区。

可以看到建安集团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首先从深圳国资委对建安集团的发展战略上来说,建安集团作为深圳国资系统惟一的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承担着一项重大的使命任务,就是做成深圳国资建筑企业的品牌,对于快和大的问题,但这绝不是盲目求大求快,而是在经过冷静思考后积极稳妥地前进。杨定远董事长认为建安的发展战略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王”。通过充分地分析研究、广泛的技术和后备力量积累,通过一体化系统性的产业思维,来应对复杂的市场。“不称王”,就是不会为了做大而做大,名气是虚的,市场上需要才是实际的,这是我们的“初心”。建安集团的发展与深圳国资着力打造的园区建设大方向是十分契合的,建安能够做大做实,也是深圳国资希望看到的。


未来5年是建安集团落实“十三五”战略规划的时间,结合上级产权单位的发展战略要求,秉承和发扬拓荒牛精神,着力打造深圳市乃至全国一流的建筑施工承建商。一是坚守建筑施工主业不放弃,推进产业升级尤其是向装配式建筑领域拓展。以此为契机向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企业转型升级;二是通过地产投资开发带动建筑施工业务发展,机会性参与房地产开发业务和棚户区改造业务;三是探索PPP 领域项目合作,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单一施工向投资、施工、运营一体化全覆盖转变;四是依托投控公司资源整合平台,积极推进新平台建设,做大做优做强国有企业,打造出与“上海建工”、“北京城建”媲美的“深圳建设”品牌。通过不断做大做强施工主业,在市政府和市国资委、深投控公司的扶持下,“十三五”期末预期每年承揽工程任务达300~500亿。建安集团未来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扎根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三十年的积累与沉淀,同时也是建安人勇于开拓进取推动产业升级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30余年,深圳从一个边陲渔村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际化都市,她的建设历程可以说日新月异。而最初支援深圳建设的“拓荒牛”—工程兵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有改制的、有私有化的,基本上面目全非,目前仅存建安一家100%国有企业。深圳市国资委彭海斌主任曾在建安调研时明确指出,建安作为投控系统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要秉承和发扬拓荒牛精神,要坚定信念做大做强,谋划长远,结合投控公司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深圳市乃至全国一流的建筑施工承建商。这番话既是对建安既往工作的肯定,也是上级领导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打造一支与上海建工、北京城建齐名的深圳建设队伍的冀望。与此同时,在近段时间控股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全面推进“拓荒牛”总部企业—深圳建设集团的重组并购工作,而建安集团作为并购工作的实施单位可以想象意义深远。重组后的建设集团无论从体量还是综合实力来说都达到了质的飞跃。拿回“深圳建设”这个特级总包资质企业,我们就有了与北京城建、上海建工一较长短的平台。这也是发展本地国有经济实体,在市场夹缝中把国有建筑概念做强、做大、做优,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深圳国企人的一种使命和愿景。

杨定远董事长时刻提醒着建安人,建安集团必须继续坚持"诚信、责任、卓越、共赢"的发展理念,面向市场、面向全国,全力实施人才战略、精品战略、持续发展战略。在推动自身产业发展的同时,勇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相信在杨定远董事长的带领下,建安人将继续发扬基建工程兵不怕吃苦、不怕流血的拓荒牛精神,并且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降本增效为主线,以创新高效为动力,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加强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力度,必定能将建安集团建设成深圳市乃至华南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优秀建筑骨干企业,为中国的建筑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最终实现顺天下势,聚天下士,集天下智,成天下事!

来源:江南电竞官网 (编辑:郑阿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