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江南电竞官网 信息提供日期:2018-12-22 浏览:2512
妈湾电厂,“向海而生”的那段记忆
中建二局二公司供稿
深圳市妈湾电厂,作为解决深圳特区发展缺电问题的又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全国最早在填海区域建设的大型电厂,18个月的团结奋战,中建二局在这里,创造了同类国产燃煤机组,中国电厂建设速度的新纪录。
1.全国首例!建在海上的发电厂
改革开放中的深圳特区发展迅猛,工厂用电告急。为保证深圳持续快速发展,继大亚湾核电站之后,深圳市市政府决定再修建一个大型火力发电厂——妈湾电厂。这个电厂可不一般,要在一片汪洋大海上建电厂。
它也成为全国最早在填海区域建造的配置2*300兆瓦机组的大型现代化火力发电厂。整个厂区三分之二以上的用地都是在潮间带填海造地,清淤后,最大填海水深达17米。
在前期的开山填海施工中,那时的建设者克服了地质陡峭、且爆破点紧邻仓库等不利条件,实现精准爆破,为后续土建工程奠定基础。
当时中建二局刚刚完成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妈湾电厂不仅承载着深圳特区发展的希望,对于中建二局来说,也是立足深圳市场,实现更大发展的一次机遇。
中建二局抽调精兵,发挥了7家子单位的团队优势,将大亚湾核电站学习到的先进的管理经验成果移植过来,妈湾电厂成为了“国内工程、国际打法”的成功范例!
2.世界首创!“沉”到海里的水泵房
水泵房是燃煤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需要在大海中建取水泵站,采用的是常见方案——筑沙沉井施工,就是先在海上填沙把施工平台搭建起,再建泵房。
但这个方案刚执行,就因为水下爆破产生的振动及噪音,遭到当地村民的抗议,导致进度一拖再拖。后来优化方案,想到了围堰施工,就是在海里围出一个干作业环境,可考虑当时的水深及台风等因素,那时的围堰技术还远远达不到。
时间一天天流失,方案迟迟未定。时为机械化施工公司深圳分公司经理的李代明着急不已。终于,在一次次查阅国内国外相关施工案例后,一种新的思路迸发:既然在海里创造好施工环境再建水泵房都不可行,那何不在可以施工的地方提前预制泵房在运到海里?
李代明了解到当时蛇口港泊有一艘巨大的半潜式驳船,排水量达15000吨,这艘船完全能作为一个施工平台来预制水泵房。在经过论证后,一种半潜驳浮箱法技术正式形成。
简单讲,就是在半潜式驳船的甲板上,提前预制泵房,建好后再浮运到指定位置,进行充水下沉,沉降到指定位置后,将泵房整平回填,排出压重水,进行内部施工。
1992年10月30日,蛇口码头上一个超过5000吨的,24米*34米*11米的水泵房傲然挺立在半潜式驳船甲板上,并在大家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完成沉降。
这一项技术,大大节省了筑沙及建泵房的时间,不仅抢回了6个月工期,还填补了国内空白。1995年,这项技术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
3.建设最快!“妈湾精神”建证电厂建设新速度
自1992年妈湾电厂土建工程开工到1993年第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我们的建设者仅用了18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同类国产燃煤机组中国电厂建设速度的新纪录。这离不开每一位建设者的努力。
当时项目上还有一个电焊“娘子军”班组,平均年龄十八、九岁,干起活来,丝毫不输男同志。那时,由于妈湾电厂是填海工程,考虑到海水的腐蚀性,桩基要用的钢桩都是从德国进口而来,用的都是特殊焊条,这对大家的焊接技术提出了全新的考验。
考验也远不止这些,夏季的施工平台,温度超过50度,还有滚滚热浪,但为了保证焊接时避免电焊弧的伤害,她们必须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脚下的平台还经常会遭遇海水“洗礼”……
在水与火的双重考验下,她们为了保持焊条运用的平稳度,反复练习“蹲姿”,一蹲常常就是几个小时,还必须屏住呼吸练习控制气息。经过大量培训和实操,终于用她们的“巧妇之手”,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解决了这些洋钢桩的“水土不服”,不仅实现打入地下的旧钢桩和新钢桩完美拼接,还做到新钢桩间自然无缝衔接。
这支娘子军只是妈湾建设者的缩影,凭借着先进的管理模式及各单位的团结奋斗,中建二局还在这里创造了“发挥优势、团结拼搏,勇创一流”的妈湾精神。
来源:深圳建筑业杂志(编辑:晁俊鹏)